从军装到蓝马甲:一名退伍老兵的4000小时温情答卷
来源:法制与法治公益宣传快讯网 编辑:lkj6016 时间:2025-04-08
导读:
中国法制与法治公益宣传快讯网安徽讯 (通讯员:汪涛) 清明时节,合肥市大兴塔陵园内,一位身穿志愿者马甲的中年男子穿梭在人群中,时而搀扶前来扫墓老人,时而引导祭扫者有序排队。他叫兰培现,一名退伍老兵,也是瑶海区星火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的核心志
中国法制与法治公益宣传快讯网安徽讯(通讯员:汪涛) 清明时节,合肥市大兴塔陵园内,一位身穿志愿者马甲的中年男子穿梭在人群中,时而搀扶前来扫墓老人,时而引导祭扫者有序排队。他叫兰培现,一名退伍老兵,也是瑶海区星火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的核心志愿者。这个清明节,他再次放弃休息,选择在陵园进行志愿服务。而这,只是他十余年公益长跑中的平凡一幕。
从跑运输到做公益——一个退伍老兵的转折人生
1967年出生的兰培现,骨子里刻着军人的烙印。6年的部队生涯,让他深刻理解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含义。2004年,命运给了他沉重一击——妻子因意外离世。无法承受长途奔波之苦的他,离开家乡菏泽,投奔在合肥创业的叔叔。初到合肥时,他努力工作,让自己的生活逐渐稳定。
命运的寒冬里,公益成为他取暖的火种。2006年,兰培现第一次披上志愿者马甲。“起初就想找点事填满时间。”他坦言,最初参与敬老院活动时,不过是“跟着队伍凑热闹”。然而当孤寡老人攥着他的手念叨“孩子,常来啊”时,那些在军营里听惯的“军民鱼水情”,突然具象化了。“看着他们,就像看见我老家的爹娘。”从此,他不仅出力搬物资、扫庭院,还主动包揽活动经费。有人不解:“做公益还要倒贴钱?”他拍着胸脯说:“咱当过兵的人,见不得别人受苦!”
斥资赞助文艺演出、牵头策划刘铭传全国书画展……作为刘铭传研究会副会长,这些年来,兰培现多次为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做贡献。有人笑他“撒钱不讨好”,他却说:“文化认同是根,花再多钱都值!”
街头巷尾的“随手帮”——小善举里的大情怀
兰培现的公益版图里,没有“小事”二字。走在合肥街头,他总习惯多看一眼、多问一句:帮迷路老人联系家属,替手机没电的学生支付车费,甚至为痴呆症患者当“人形导航”。去年深秋,他在包河公园发现一位徘徊的老太太,胸牌显示住址在20公里外的双岗街道。本可以报警了事的他,硬是开车绕城两小时将老人送回家。“万一是空巢老人,回去发现家里冷锅冷灶得多难受。”他说得轻巧,却让家属当场落泪。
十余年公益长跑,兰培现最珍视的“勋章”藏在手机相册里:敬老院老人偷偷塞给他的苹果,山区孩子用作业本叠的千纸鹤,文化交流活动现场台胞竖起的大拇指……“这些比锦旗实在多了。”翻看照片时,他眼角笑纹深深,“做公 益就像种树,看着小苗长成荫,心里就踏实。”2023年,兰培现荣登合肥市瑶海区好人榜,荣获“瑶海好人”荣誉称号。
今年,兰培现计划将社区帮扶范围从10户孤寡老人扩大到20户,并联合企业为山区学校筹建图书角。“只要还能动,我就会一直干下去。”
十年坚守,他让“退伍不褪色”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流淌在街头巷尾的细碎温情。这个清明节,当他在陵园忙碌时,偶遇一位曾经帮助过的老人,老人主动上前,热情地与他打着招呼。当问及未来,他望向远处抽芽的柳枝,笑得坦然:“只要还能走得动,这条路就没有终点。”
责核:武金刚 编辑:卢开基

1967年出生的兰培现,骨子里刻着军人的烙印。6年的部队生涯,让他深刻理解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含义。2004年,命运给了他沉重一击——妻子因意外离世。无法承受长途奔波之苦的他,离开家乡菏泽,投奔在合肥创业的叔叔。初到合肥时,他努力工作,让自己的生活逐渐稳定。
命运的寒冬里,公益成为他取暖的火种。2006年,兰培现第一次披上志愿者马甲。“起初就想找点事填满时间。”他坦言,最初参与敬老院活动时,不过是“跟着队伍凑热闹”。然而当孤寡老人攥着他的手念叨“孩子,常来啊”时,那些在军营里听惯的“军民鱼水情”,突然具象化了。“看着他们,就像看见我老家的爹娘。”从此,他不仅出力搬物资、扫庭院,还主动包揽活动经费。有人不解:“做公益还要倒贴钱?”他拍着胸脯说:“咱当过兵的人,见不得别人受苦!”

十年步履不停,将温暖刻进岁月年轮
十余年来,兰培现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超4000小时,足迹遍布敬老院、山区学校和两岸文化交流舞台。
在合肥多家敬老院,兰培现是老人眼中的“自家人”。他定期带着米面粮油上门,陪老人聊天、打扫卫生。最让他牵挂的,是孤寡老人刘道玉。老人无儿无女,性格孤僻,兰培现便每周上门为他理发、洗衣。一次暴雨天,刘道玉冒雨在院门口等他,浑身湿透却执意不肯离开。“看到兰老弟,我心里就踏实。”老人含泪说。兰培现默默为他擦干身子,换上干净衣服,这一幕让在场护工无不动容。
斥资赞助文艺演出、牵头策划刘铭传全国书画展……作为刘铭传研究会副会长,这些年来,兰培现多次为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做贡献。有人笑他“撒钱不讨好”,他却说:“文化认同是根,花再多钱都值!”
街头巷尾的“随手帮”——小善举里的大情怀
兰培现的公益版图里,没有“小事”二字。走在合肥街头,他总习惯多看一眼、多问一句:帮迷路老人联系家属,替手机没电的学生支付车费,甚至为痴呆症患者当“人形导航”。去年深秋,他在包河公园发现一位徘徊的老太太,胸牌显示住址在20公里外的双岗街道。本可以报警了事的他,硬是开车绕城两小时将老人送回家。“万一是空巢老人,回去发现家里冷锅冷灶得多难受。”他说得轻巧,却让家属当场落泪。
十余年公益长跑,兰培现最珍视的“勋章”藏在手机相册里:敬老院老人偷偷塞给他的苹果,山区孩子用作业本叠的千纸鹤,文化交流活动现场台胞竖起的大拇指……“这些比锦旗实在多了。”翻看照片时,他眼角笑纹深深,“做公 益就像种树,看着小苗长成荫,心里就踏实。”2023年,兰培现荣登合肥市瑶海区好人榜,荣获“瑶海好人”荣誉称号。
今年,兰培现计划将社区帮扶范围从10户孤寡老人扩大到20户,并联合企业为山区学校筹建图书角。“只要还能动,我就会一直干下去。”

责核:武金刚 编辑:卢开基
责任编辑:lkj6016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
社会热点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