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
人员查询
您的当前位置:中国法制与法治公益宣传快讯 > 社会资讯 > 宣传 >

【乡村振兴第一线】山西大同小杂粮“链”出亿元大产业 乡村振兴走出特色路

来源:云冈融媒体 编辑:转载厍红英 时间:2025-04-15
导读: 【乡村振兴第一线】小杂粮“链”出亿元大产业 乡村振兴走出特色路。

在鸦儿崖乡高屯村,一粒粒不起眼的小杂粮,正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“链”出亿元大产业。该乡依托青山兴谷农业专业合作社,将传统粗放的小杂粮种植升级为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,带动周边14个村、6000余亩土地实现增收,户均年增收1.2万元。今天的《乡村振兴第一线》,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千平杂粮加工厂,看小杂粮如何变身“金豆子”,铺就乡村振兴的“致富路”。



走进青山兴谷杂粮加工车间,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。糙米经过筛除杂质、低温碾磨等工序,蜕变成黄灿灿的富硒小米。工人们忙着将新磨出的小米、糕面、荞麦面等分装打包,发往全国各地。
青山兴谷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说:“看看我们这小米多好呢,线上线下同时售卖,线下主要是卖给大同地区,线上全国各地都有,每天能卖1万来斤,全部能销售完。

     
三年前,这里的小杂粮还停留在“论斤卖”的粗加工阶段。2022年,合作社投资百万引进年产400吨的小杂粮生产线,更关键的是,通过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“低温碾磨技术”,让小米、糕面、荞麦面等产品保留85%以上的胚芽营养。2023年,“鸦栖泉”系列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,其中富硒小米的硒含量达每公斤150微克,是普通小米的3倍,成为北上广高端市场的抢手货。
青山兴谷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殷兴文说:“目前,我们这套杂粮加工生产线总共投资了100万,每小时可加工原粮1吨左右,我们的杂粮加工出来的纯净度达到了99%以上,大面积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,也提高了杂粮的品质。为我们做市场奠定了有利的基础。

 

在一村一品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中,鸦儿崖乡通过“品种引进+技术推广”的模式,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黍子、黑藜麦等优质杂粮品种,并以高于市场价15%的价格收购。2023年,参与农户户均增收1.2万元,土地亩产值从600元跃升至1600元。农户说:“我家有土地30亩,全种了合作社推荐的谷子,比那几年产量高得多。我媳妇在加工厂打工呢,挣钱也不少,日子越过越好了。

     
目前,合作社杂粮种植面积达4200亩,年产值近千万元。下一步,合作社计划投资500万元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,建设500亩智慧农田和千吨级仓储中心,推动“鸦栖泉”品牌成为晋北杂粮标杆。
青山兴谷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殷兴文说:“我们想要让每一粒杂粮通过精加工变成精品。把‘鸦栖泉打造成晋北地区第一杂粮品牌,让小杂粮链接大产业。

图文/云冈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 宁


责任编辑:转载厍红英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网友评论:

Copyright ©中国法制与法治公益宣传快讯版权所有
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技术支持法制与法治公益宣传快讯
Top